公司咨询热线
400-060-6650
文章来源: 阅读:1146 时间:2018-11-20 10:51:30
朴实无华最唯美
字号大小: [ 正常 ]


《天南地北》读后感

就在前不久我参加了市政共用集团组织的文学论坛,主讲人就是陈世旭老师,在讲座上,陈世旭老师同我们分享了他的文学创作史,在谈到自己的文学创作之路时,他提到了对他文学启蒙人,也讲述了自己文学创造的背景与经历,其中对我们印象最深的事,在谈到文学创作时,陈世旭老师说“文学创作是一个艰苦而有漫长的过程,但我愿意为之奋斗终身”。陈世旭老师的代表作有很多,《小镇上的将军》是他的成名作,而《镇长之死》则获得了鲁迅文学奖。

话必通俗方传远,语必关风始动人

初次翻开这本散文集,我就被开篇的序言所吸引,洋洋洒洒的大量排比句论证了文学的“宽”、“窄”、“辉煌”与“暗淡”,让我迫不及待的想翻开这篇《天南地北》散文集选,该集选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写人,写陈世旭老师多年来与许多名家交往的故事,在写人交往的故事时,陈世旭延续了自己一贯的写实写作风格,语言朴素、精炼,通过立体的刻画,在各种事件矛盾中将人物的性格表现的淋漓尽致,比如在谈到贾大山时,陈时旭称他为“常山居士”,拿他同常山赵子龙相比,说他一个是现代的“常山赵子龙”,通过这个比喻,贾大山的勇敢、大方、重情的形象跃然纸上。在谈到陈忠实时,开篇第一句话就是“陈忠实是圣者”,这是我们见过最直白最直接的夸人方式了,在《白鹿原上风》中,陈世旭通过对陈忠实创造《白鹿原》的背景和意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指出陈忠实的《白鹿原》的内涵以及风采,它蕴含的民族精神就像白鹿原上的风一样生生不息。陈世旭是一个简单的人,对于自己喜爱的东西从来就不吝赞美。对于陈忠实是这样,对于郭文斌亦是如此,《安详的心灵》说的是郭文斌,对于郭文斌,陈世旭主要讲了两件事,一件是在飞机上吃饭,把饭粒吃得干干净净,一件是收留了遗弃的雨伞,通过两件小事,说明了“安详是一种精神状态,前提是对生命,对万物的珍惜,是要有一颗安详的心灵”。而郭文斌就是有着“安详的心灵”的文者。描写人物,不一定要唯美华丽的辞藻,朴实无华,善于抓住人和事的鲜明特点,借以表达出来才是文章的关键,就像冯梦龙说的“话必通俗方传远,语必关风始动人”。

文学是通古传今的桥梁

第二辑收录了陈世旭对文学看法的一些文章,在谈到当代文学时,陈世旭表示,文学创作不能仅限于当代,文学应该是沟通过去和未来的桥梁,追本溯源,对于文学中最根本的东西可以从最初的文学中找寻,同样,文学具有共性,好的文章一定是雅俗共赏的,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的文学作品,如果能流传下来,那它的文学价值和意义就是我们必须去挖掘的。文学具有生活性,好的文章必须来源于生活,正如陈世旭《当代文学在哪里迷失》中写得一样,“当代文学之所以被社会冷落,主要在于它未能不断地用自己颤抖的心灵去感知,去体验、去呐喊,从而与社会同甘共苦”。文章脱离了社会就会空洞无力,好的文学作品应该是源于生活的,《文学的生命力》就向我们阐述了文学的生命在于关注现实,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各种矛盾的拷问,将生命的意义表达出来,这就是文学生命力的体现,好的文章是具有生命力的,他能通过有口皆碑的口口相传而流传千古。就比如孔子、庄子以及老子的作品,即使经过千年,它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对于人类发展仍具有重大的指点意义,文学的生命力可见一斑。

坚持热爱,保持初心

第三辑则是集合了陈世旭写人、写事以及写物的一个合集,不同于第一辑的文学大咖的交往经历,在这一辑中的人和事物都是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不管是“熊组长”,还是青春怀想,对于我们来说都更接地气,正如陈世旭说的一样文学创作的目光应该投向时代大潮中的那些劳动者,既关注他们的日常生活,也关注他们的精神世界,用生动活泼的文学形象来热情讴歌这个无比精彩的时代。在这一辑中,陈世旭主要是通过文章阐述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让我们进距离的观察有血有肉的陈世旭,在《客粤信札》中,陈世旭向我们阐述了自己对于人际、社交的看法,表达了自己的做人处事方式,对于不成熟的作品,陈世旭批评针针见血,深入血肉,不可谓不狠,但正是因为有这份狠劲,才能写好文章,做好人。

不管是对天南地北文学大咖的描写,还是对当古今文学的看法,又或是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文学创作的历程,陈世旭都在力求用最朴实的表现手法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感受,谈到当代文学和古代文学时,也指出文学要接地气,与社会所融合,对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更是如此,爱憎分明,摈弃日常生活中为人处事的假大空,做最真实的自己。朴实无华才最唯美,对待工作应该如此,生活更应如此。

我入职于赣昌砂石有限公司,从事综合事务员岗位,在日常工作中,也会有假大空的现象,陈世旭的《天南地北》散文集给我很好地上了一课,教会我要摈弃日常工作的刻意营造和假大空,立足自身本心,脚踏实地地做好自身岗位里的每一件事,用最朴实无华的态度对待工作中的点点滴滴。

 

(邓昌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