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咨询热线
400-060-6650
文章来源:赣昌砂石 阅读:1112 时间:2021-11-26 16:30:20
党史学习教育 | 讲红色故事(四十四)
字号大小: [ 正常 ]

【 红色地下交通线】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萍乡北面属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东南面属湘赣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中间相隔着白色区域,两个根据地之间无法直接往来。中共中央、湘赣省委、湘鄂赣省委指示无论如何要设法打通交通线。

 

1930年,湘赣、湘鄂赣苏区开辟了一条地下交通线,即从莲花至萍乡大安里,再经茅店、宣风珠亭山、石观泉至宜春天台、竹亭一带。这条线路途经的都是山区,隐蔽性强,为了保障线路的安全畅通,萍乡县委建立了一支有30余人枪的武装交通队,长期驻在茅店,担负护送干部、传递文件和经费过境的任务。

 

担任地下交通的人员,都是选择忠实可靠的党、团员担任。他们一般都以开茶馆、酒店或做生意、手艺等为掩护,在沿途建立交通站或进行地下交通联络。交通线上的最大障碍是通过袁水。国民党反动派为了对苏区进行严密封锁,时常派遣军队在袁水附近的珠亭山一带巡逻检查。湘赣苏区在珠亭山渡口设有秘密交通站,并在交通线上规定了严格的纪律和秘密联系的方法:每逢宣风街上有敌军,便在渡船的船艄下悬挂一只草鞋,或在渡口的路上插香。如果插两支香,表示这里有两个连的敌军;如果拍掌,表示安全无事;如果有人唱山歌,表示敌人在这里戒严。由宜五区的竹亭到宣风要经过萍乡的金鸡山,在山下亦设有交通站。交通员到这里拍三下手,叫声“老三,快走!”附近的村里就会有人出来接送情报。敌人为了阻止红军游击队晚上在水浅的地方渡河,用厚樟木板钉上长长的铁钉放置河底。交通员得知后,便悄悄地用四齿耙把樟木板翻过来,让铁钉朝下,保证了渡河的安全。

 

湘赣、湘鄂赣苏区地下交通线开辟后,曾多次出色地完成了交通护送、转运工作任务。1930年秋,湘赣革命根据地将主力红军与国民党军队作战时缴获的无线电台和大批军用物资送给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就是通过这条交通线完成转运的。地下交通员还多次顺利完成湘赣、湘鄂赣苏区干部往来护送工作。

 

1932年10月,为了扩大红军,支援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反“围剿”,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募集了3000多名新兵在宜春苏区集中,也是通过这条交通线的各交通站,把这批新兵安全地送到了湘赣革命根据地。这条红色交通线为湘赣、湘鄂赣苏区领导人的往来、文件的传递和物资的转运大大提供了方便,成为湘赣与湘鄂赣两块革命根据地相互往来的主要通道,也是湘鄂赣苏区与中央苏区联系的重要桥梁。

 

萍乡为红色地下交通线的建立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在国民党封锁和包围的险恶环境中,为保证苏区之间的联系,保证战斗的胜利,交通员昼夜穿行于敌人的封锁线上,活动在湘赣、湘鄂赣苏区之间,地下交通站工作者身处白区,长期从事秘密工作,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严守纪律,保守秘密,忠心耿耿,机智勇敢,完成了一个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许多交通员在执行任务时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仅萍乡县委武装交通队,先后有13名交通员壮烈牺牲。他们用鲜血和生命筑起了红色交通线,确保了两大苏区之间的密切联系。

 

朗诵者:刘雪,现任职于赣昌砂石公司工会(团总支)。

爱好:舞蹈、唱歌、旅游。

座右铭:对待生命要认真,对待生活要活泼。

 

 

编辑:熊靓瑶